欢迎访问《渔业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生物絮团技术在凡纳滨对虾池塘淡化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李慧耀 张哲 葛辉 潘柏霖 杨章武
渔业研究    2022, 44 (6): 562-572.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6.004
摘要117)      PDF (2205KB)(228)    收藏
为探索絮团养殖技术在凡纳滨对虾淡化养殖中的可行性,在养殖过程无换水和养殖废水隔茬再利用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进行生态养殖试验。试验以蔗糖(红糖)为添加碳源,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嗜酸乳杆菌为异养菌进行生物絮团培养,蔗糖添加量为投饵量的70%,在当日第一次投饵时随饵料一起投入,异养菌每5 d添加一次;以传统养殖模式为对照组。结果显示,与对照池相比,BFT模式在不同养殖阶段均能有效调节养殖水质,总磷、活性磷酸盐、氨氮和无机氮含量降低比例最高分别为45.37%、94.82%、90.14%和20.74%;浮游植物多样性提高17.36%~22.93%,对虾生长速度提高18.39%。将废水再利用养殖模式与BFT技术相结合,有利于水质调节,对促进对虾养殖业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赤点石斑鱼抗神经坏死病的基因组选择评估
王卓标 方铭 郑乐云 葛辉 陈欣欣 罗辉玉 王志勇
渔业研究    2022, 44 (3): 205-212.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3.001
摘要228)      PDF (1045KB)(360)    收藏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多年来其苗种生产深受神经坏死病的困扰,严重制约了其人工养殖业的发展。本研究采集230尾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GNNV)易感(染病死亡)和230尾抗性(最终健康存活)赤点石斑鱼苗进行基因组重测序,分析获得5 412 68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的基因型,并以之对抗病性状进行了遗传评估和基因组选择研究,获得的估计遗传力均值为0.566 2,预测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BV)均值为0.154 3。随机选择不同数量标记对基因组选择准确性影响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采用5 000个(5 k)标记进行赤点石斑鱼抗神经坏死病性状遗传评估就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本研究为开展赤点石斑鱼抗神经坏死病基因组选择育种实践提供了有用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凡纳滨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技术方法的优化与应用
葛辉 吴建绍 杨章武 吴丽云 张哲 杜秀萍 洪伟 林克冰 林琪 林嘉铭 周宸
渔业研究    2021, 43 (4): 357-365.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4.002
摘要196)      PDF (3955KB)(375)    收藏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作为对虾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能够感染多种对虾,对幼虾危害尤其明显,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可以引起对虾生长缓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对虾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根据IHHNV病毒基因的保守序列,采用Primer Explorer V4软件设计6条LAMP特异性引物组合,建立了一种以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为基础的快速检测IHHNV的方法。对本研究的LAMP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并将其灵敏度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普通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LAMP检测方法在63℃恒温条件60 min内完成反应,阳性结果出现可视化的绿色,阴性结果颜色不发生变化;LAMP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0.3 copies/μL,灵敏度与荧光实时定量PCR相当,较常规PCR高。结果表明建立的LAMP方法适用于对虾IHHNV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子代仔虾幼体耐低盐能力比较研究
张哲 黄种持 杨章武 陈思源 葛辉 陆承宽 林嘉铭 杜秀萍 郑雅友 李正良 林克冰 游伟伟
   2020, 42 (4): 366-371.  
摘要61)      PDF (910KB)(297)    收藏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选育性状,在实验水温25.0~29.3℃、实验时间48 h条件下,本研究对A、B、C、D四个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的自交和杂交不同交配组合子代的仔虾幼体(发育期P11~P12,体长6.09~7.54 mm)进行了耐低盐能力的比较实验,以48 h的存活率和体长为指标综合评价不同种源子代仔虾幼体的耐低盐能力。结果显示,当盐度为3时,在17个实验组中,低存活率的6个组(存活率17.69%~57.37%)和高存活率的11个组(存活率68.72%~96.10%)存在显著差异(P<0.05);耐低盐能力最强的2个实验组分别是A群种虾和D群种虾的正、反杂交子代,而耐低盐能力最弱的2个实验组分别是D群种虾和C群种虾的自交子代。实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不同种源、不同交配组合繁育的子代仔虾,其耐低盐能力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对虾选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子代仔虾幼体耐低温能力比较研究
杨章武 张哲 陈思源 葛辉 陆承宽 林嘉铭 杜秀萍 郑雅友 李正良 林克冰 游伟伟
   2020, 42 (3): 254-261.  
摘要65)      PDF (2028KB)(332)    收藏
为探索凡纳滨对虾选育技术方法,以A、B、C、D四个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的自交和杂交不同交配组合子代的仔虾幼体,进行耐低温能力的比较实验。实验仔虾发育期为P11~P12,体长6.09~7.54 mm,实验水温为13.5~19.0℃,实验时间48 h。统计24、36和48 h的存活率,结合体长因素综合评价不同种源子代各组仔虾幼体的耐低温能力。结果表明,从低温实验24 h开始各组存活率出现显著差异。在实验48 h时,16个交配组合中,4组存活率最高且与A群种虾有关(与D群无关)的交配组合平均存活率为10.35%。而4组存活率最低且与A群种虾无关的组合,其中3组与D群有关的交配组合平均存活率为0%。不同种源子代仔虾幼体耐低温能力存在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 lanceolatus♂) 幼鱼溃疡病病原分离及鉴定分析
王宝珍 葛辉
   2019, 41 (6): 494-501.  
摘要254)      PDF (3367KB)(597)    收藏
本研究对患溃疡病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 lanceolatus♂)幼鱼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从患病鱼分离到一株优势菌HW2018,回归感染实验证实其为致病菌。经形态学观察、16S rDNA以及生理生化等综合鉴定,菌株HW2018为弧菌属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3×104 cfu/g肌肉和腹腔注射,周死亡率均达到100℅。药敏分析结果显示,哈维弧菌HW2018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对碳青霉烯类的美罗培南、氟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尤为敏感;对氨苄西林耐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的纯化分析及检测方法建立
葛辉 吴丽云 周宸 黄种持 吴建绍 郑乐云 林琪 杨求华 吴水清 王艺磊 林克冰
   2019, 41 (2): 96-105.  
摘要193)      PDF (3928KB)(560)    收藏
根据GenBank中已有的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NNV) RNA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福建厦门具有典型NNV发病症状的斜带石斑鱼中克隆了RNA2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将序列提交到GenBank获得登录号为MF510920,命名为XMNNV。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XMNNV与RGNNV聚类在一起,与SJNNV、BFNNV和TPNNV等其他鱼类神经坏死病毒亲缘关系较远,说明本研究分离得到的XMNNV属于RGNNV基因型。通过超速离心方法对病毒进行提纯,得到了纯化的NNV病毒。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病毒粒子直径20 ~25 nm,结构为正二十面体,与已经报道的NNV结构一致。通过对XMNNV与其它RGNNV RNA2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在保守区设计引物,运用R T - P C R方法建立了 RGNNV的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达67 copies/uL 。纯化的病毒对E11 (条纹月鳢细胞系)和大黄鱼肌肉细胞 进行感染,结果表明该病毒可以感染这两种鱼类细胞。E11细胞被感染病毒后,细胞出现空泡化,并最终导致细胞分解死亡;大黄鱼肌肉细胞感染后,细胞变圆,慢慢从培养皿壁脱落,最终解体死亡。另外,对感染后细胞进行P C R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进一步确定了分离的NNV具有感染这两种细胞的能力。本研究通过电镜观察和PCR检测两种方法确定了患病石斑鱼携带NNV,通过对两种鱼类细胞的感染实验,确定了该病毒具有一定的感染能力。综上,本研究为石斑鱼NNV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对石斑鱼NNV疾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生物絮团技术应用于凡纳滨对虾生产性育苗实验
李正良 张哲 杨章武 粱其旭 葛辉 林克冰 郑雅友 杜秀萍 吴丽云
   2018, 40 (5): 380-385.  
摘要115)      PDF (1695KB)(450)    收藏
为提高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生产的生态化和健康化水平,本文在育苗生产中应用生物絮团技术,添加红糖为碳源以提高育苗水体的碳氮比(C/N)。在蔗糖添加量为投饵量的55%、实验池减少50%换水量的情况下,至P5发育期时实验池的总投饵量比对照池平均减少15.9%,虾苗平均体长提高8.1%、存活率提高28.2%,而氨氮、总无机氮等水质指标分别升高32.0%和24.1%。表明利用生物絮团技术育苗时,对不同发育阶段换水量的减少要灵活掌控,并且后期要适当增加换水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闽南地区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 ) 神经坏死病毒的基因型与分子进化研究
朱志煌 林克冰 周宸 吴建绍 葛辉 郑乐云 黄种持
   2017, 39 (6): 429-436.  
摘要122)      PDF (3153KB)(751)    收藏
本研究以闽南地区具有典型神经坏死病症状的斜带石斑鱼为材料,采用RT-PCR法对其进行病毒检测,对检测到的阳性序列进行双向测序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病毒颗粒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分子进化模型分析病毒衣壳蛋白基因所受的选择压力。结果显示,采集到的6个石斑鱼样品均呈NNV 阳性,系统树分析发现6个样品的PCR扩增片段均为RGNNV基因型序列,表明闽南地区感染石斑鱼的神经坏死病毒主要为RGNNV基因型病毒;通过PEG法对病毒进行分离提純,获得直径为25~28 nm、呈二十面立体对称结构的无囊膜病毒 颗粒;分子进化分析显示NNV外壳蛋白基因经历了纯化选择,表明病毒在进化过程中没有 出现遗传变异并以相对恒定保守的速率进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10种免疫相关基因在斜带石斑鱼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葛辉 林克冰 周宸 吴建绍 朱志煌 陆振 郑乐云 吴水清 林琪 黄种持
   2017, 39 (5): 379-385.  
摘要120)      PDF (1504KB)(563)    收藏
采用相对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以β-肌动蛋白(β-actin)的表达量作为内参,对健康养殖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不同组织(头肾、心脏、肝脏、脾脏、鳃、肌肉、鳍、眼、肠道)中的10种免疫相关基因:免疫球蛋白(igM)、CD4、MHCIIa、TCR-β、CD8a、MHCIa、ISP16、Mx、TNFR14、HSP90的mRNA表达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0种免疫相关基因在斜带石斑鱼的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体液免疫相关基因[免疫球蛋白(IgM)、CD4和MHCIIa]在鳃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其他组织部位的表达量相对较少。细胞免疫相关基因(TCR-β、CD8a和MHCIa)也是在鳃中的表达量最高,在眼、肌肉、肝和肠的部位表达量相对较少。ISP16在鳃和肝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肌肉和肠中的表达量较低。Mx在鳃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肌肉和肠的表达量较低。TNFR14在眼的表达量较高,在肠的表达量较低。HSP90在鳃和肝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在心和肌肉的表达量较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南移池塘养殖仿刺参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杨求华 陆振 林琪 黄瑞芳 何丽斌 葛辉 周宸 杜虹
   2016, 38 (3): 192-201.  
摘要103)      PDF (1515KB)(585)    收藏
本文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南移福建池塘养殖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菌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仿刺参前肠(1C_1)、中肠(1C_2)和后肠(1C_3)测得的分类操作单元(OTUs)分别为424、444和414;三组样品的菌群物种丰度没有较大差别,但优势菌种存在较大差异;优势菌群方面,后肠的优势菌群为Haliea属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分别占后肠总菌数的11.97%和10.37%),而前肠和中肠的优势菌群均是乳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两者在前肠菌落中的占比分别为27.91%和6.08%,在中肠中的占比分别为33.24%和6.97%。在重复性方面,三组样品的菌落组成都有重叠,重叠率为74.35%,其中前肠与中肠相似度较高,菌株种类有90%以上重叠。本文研究为仿刺参肠道益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基于宏基因组比较分析石斑鱼育苗两种模式水体中的菌群多样性和分布特点
孙敏秋 林克冰 葛辉 黄种持 郑乐云 周宸
   2016, 38 (3): 181-191.  
摘要123)      PDF (2819KB)(665)    收藏
为比较分析石斑鱼育苗新旧模式水体中菌群的分布差异性,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六批次(A1、A2、B1、B2、C1和C2)水样的菌群16S rDNA V4变异区序列,并使用Qiime和Mothur等软件整理和统计样品序列数目和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量,分析物种的丰度、分布和Alpha多样性以及物种丰度的差异性。结果显示,获得用于分析的序列和OTU数为66727/3724 (A1)、66418/3391(A2)、87403/3980(B1)、57519/3438(B2)、62349/3530(C1)和66673/3004(C2);稀疏曲线表明测序深度充分,OTU的数量接近实际情况。A1、A2、B1、B2、C1和C2 六个样品的丰富度指数分别为6 535.21/8 872.16、6 583.85/8 855.40、8 062.60/10 640.49、6 878.85/9 352.25、6 859.85/9 295.45和5 291.87/6 868.28,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5/4.72、0.04/4.77、0.04/4.69、0.04/4.74、0.05/4.45和0.08/4.06。传统模式育苗场暴发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同一时期,对两种模式育苗水体中的菌群在门、属水平分别进行单样品物种丰度、多样品物种分布和物种丰度差异性分析。在门水平,两种育苗模式育苗水体的优势菌群分布相似,但在属水平,传统模式育苗水体的优势菌群中易致病菌假单胞菌属含量显著高于新模式育苗水体。获得了暴发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前后,石斑鱼育苗新旧两种模式共6批次育苗水样的细菌均匀度、丰富度和菌群结构,推测石斑鱼“生态优化及病害防控人工育苗创新模式”可能有利于抑制致病菌,富集益生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几种不同碳源对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技术育苗效果的影响
杨章武 张哲 葛辉 李正良 卓吓晃 林跃宗
   2015, 37 (5): 347-352.  
摘要127)      PDF (1364KB)(782)    收藏
为提高凡纳滨对虾种苗生产的生态化水平,分别以蔗糖、葡萄糖、淀粉为添加碳源,添加量为投饵量的50%,同时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在1000L的水体进行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技术育苗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碳源组絮团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不添加碳源和芽孢杆菌),且蔗糖组絮团的形成比淀粉组和葡萄糖组更早;蔗糖组和葡萄糖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淀粉组,其亚硝酸盐峰值浓度分别比对照组降低25.4%和31.4%,且未换水即自行下降;添加碳源各组絮团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粗蛋白含量最高的蔗糖组达到32.6%。仔虾幼体P14时,葡萄糖组和蔗糖组的仔虾体长分别比对照组增长22.8%和19.2%(p<0.01),差异极显著。表明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技术育苗中,蔗糖和葡萄糖作为添加碳源是合适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14.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凡纳滨对虾育苗中生物絮团细菌群落结构
杨章武 杨铿 张哲 李正良 葛辉
   2015, 37 (2): 91-97.  
摘要165)      PDF (1769KB)(1220)    收藏
在凡纳滨对虾育苗生产中,以蔗糖作为添加碳源促进育苗水体形成生物絮团。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生物絮团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在门、纲和属的水平上,通过检测絮团的细菌物种丰度及优势菌种的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相同,但所占比例有所差异。其中具有清污作用的变形菌纲在实验组所占比例为16.2%,对照组为14.4%,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而作为常见病原菌的假交替单胞菌属和弧菌属,在实验组所占比例分别是1.3%和0%,而在对照组分别为1.4%和0.1%,实验组的病原菌比例低于对照组。本文为生物絮团技术在对虾育苗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一株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林克冰 吴建绍 黄兆斌 葛辉 朱志煌 孙敏秋
   2014, 36 (6): 419-427.  
摘要110)      PDF (1525KB)(1042)    收藏
2 0 1 1 年7 月,福建省晋江某养殖场养殖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发病,病鱼体重3 ~ 1 0 g ,症状为鱼体色变深,拒食, 离群缓慢游动,背鳍下方局部鱗片脱落、表皮溃烂,肝脏点状发红。2 0 1 1 年7 月从濒死病鱼肝脏、肾脏中分离到2株細菌,分别命名为201107 - 1 与201107 -1 1 ,经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R N A 基因鉴定,这两株均为哈维氏狐菌(V ibrio harveyi ) 。毒性实验发现这两株菌都能引起斜带石斑鱼表皮溃烂症,其中201107 - 1 1 毒性较强,被用于后续感染实验。通过肌肉注射、腹腔注射与创伤浸浴3 种方式进行回归感染实验,得到3 种方式对石斑鱼的半致死量LD5。分别为4 .3 × 1 0 4、2. 9 × 105和5. 4 ×106 c fu /g 鱼体重。从人工感染的石斑鱼肾脏中再次分离到该菌,经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R N A 基因鉴定,为同株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红霉素、大观霉素、氯霉素等1 6 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吱喃唑酮、克拉霉素、环丙沙星等9 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苯唑西林、青霉素G、万古霉素等1 3 种抗生素不敏感。本研究对石斑鱼病害防治与健康养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福鼎硖门湾海区坛紫菜生理性病变的初步研究
吴建绍 葛辉 林克冰 周宸 蔡建堤 杨求华
   2014, 36 (2): 96-101.  
摘要140)      PDF (3748KB)(1034)    收藏
通过对福鼎硖门湾海区坛紫菜病烂情况进行调查、采样和室内培养,运用显微观察方法,研究坛紫菜生理性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该病主要症状为叶状体梢部颜色逐渐变浅,然后发白、烂化,无明显病灶烂孔;病理表现为叶状体梢部細胞边缘模糊,色素体变色,然后发展为细胞边缘紊乱,细胞溶解,原生质流出,细胞结构失常。病变严重的易引发细菌和原生动物二次感染,造成坛紫菜叶状体出现溃烂,最后完全解离。雨水天气是导致该病变发生的原因,采取剪除叶状体病烂部位和晴好天气延长干出时间是控制该病变的主要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浓海水条件下凡纳滨对虾血清免疫生理指标比较
张哲 杨章武 葛辉 孙敏秋 林克冰 郑雅友 蔡聪明
   2013, 35 (6): 423-428.  
摘要116)      PDF (3871KB)(1052)    收藏
为探索利用海水淡化产生的浓海水开展水产养殖的可能性,本文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对浓海水的应激免疫反应。实验用浓海水由盐度30的天然海水添加粗盐配制而成。实验组设盐度40和36两种,对照组为自然海水盐度30。分别检测凡纳滨对虾高盐度应激后0、2、6、12、24、48、96 h时的血清蛋白含量和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清溶菌酶活性,测定血清凝血时间。结果表明,浓海水对凡纳滨对虾血清蛋白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血清凝血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但对凡纳滨对虾血清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斜带石斑鱼生态优化与病害防控育苗模式的研究
林克冰 方琼珊 王涵生 吴建绍 何丽斌 葛辉 孙敏秋 姜双城
福建水产    2013, 35 (5): 368-374.  
摘要178)      PDF (694KB)(1076)    收藏
本文报道了斜带石斑鱼生态优化及病害防控育苗新模式的研究,重点放在预防神经坏死病毒(NNV)等病害的感染上,包括:1、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选择不带病毒的受精卵,并在布卵前进行严格消毒,育苗池、用具以及生物饵料彻底消毒。2、保持育苗池水小生态相对稳定,使水中益生菌成为水体里的优势种群,消耗水体氨氮等有害物质,同时抑制水体里有害细菌的繁殖。3、进一步规范化仔、稚、幼鱼期的饵料系列及其配置,保证鱼苗的营养以提高鱼苗的体力和健康水平,提高其抵抗病毒病侵袭的能力,从而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福建海区网箱养殖刺参“腐皮综合症”病原分析与鉴定
葛辉
福建水产    2012, 34 (2): 105-110.  
摘要914)      收藏
摘要:2011年冬季,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海区网箱养殖刺参发生“腐皮综合征”,并伴有死亡现象出现。刺参的发病症状表现为:厌食、排脏、身体萎缩、体表局部溃烂乃至大面积溃烂。从患病刺参病灶处分离得到两种优势细菌 CS1和CS2。经人工回接感染实验证明两种菌对健康刺参都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且感染病参的症状与自然发病刺参的症状相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两株菌分别为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相似。菌株CS1与灿烂弧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率达到99%,,菌株CS2与假交替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率达到95%。菌株CS1可鉴定为灿烂弧菌, 菌株CS2可鉴定为假交替单胞菌。另外,在患病刺参呼吸树膜和腔体内发现大量后口虫(Boveria sp.)。所以导致本次刺参“腐皮综合征”是由致病性细菌和寄生虫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首次揭示了该地区“腐皮综合征”导致养成刺参大规模死亡的致病原因,对刺参病害防治和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